狂赚51亿,还想着趁火打劫赚昧心钱?涨价,毁约,这家国货巨头只用了短短半个月,就把自己的口碑作没了。
【资料图】
那么这家国货巨头到底是谁呢?它就是鱼跃医疗。
人常说“疫情就是面照妖镜”,在这面镜子之下,真妖精,假面孔无所遁形。
而鱼跃医疗就被照出了原形,说它是国货巨头那一点不假。
早在2008年的时候,鱼跃医疗就已经成为了“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这些年的发展壮大,更是让其成为了行业巨无霸。
2020年,疫情肆虐,鱼跃医疗再次蹿红,之前堆在仓库的制氧机呼吸机瞬间售罄,仅第一个季度就狂赚4个亿,抗疫产品在两个月内完成了过去十年的产量。
凭借优秀业绩,吸引了一波大佬投资,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投资数十亿在第二季度一跃成为该公司前十大股东,今年9月份,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又给其投资了2.9亿,另外在鱼跃医疗的背后还一直若隐若现马云的云峰基金的影子。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大佬眼中的“香饽饽”到底干了啥让大家对其千夫所指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借机涨价赚昧心钱。
去年年底,随着新十条的发布,防疫政策出现转向,大家开启了囤药模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些商家就不老实了,动起了坐地涨价的“歪脑筋”,鱼跃医疗就是其中之一。
而它的东窗事发就因为一台制氧机,起初有网友爆料,说自己买的制氧机被鱼跃截胡,东西都送到家门口了,竟然被其单方面召回。
由于着急用,该网友只能被迫再次购买,可当其打开官网一看,顿时吓了一跳,这台机器已经从原来的4700元涨到了9800元。
看到这,他顿时明白了为什么鱼跃大费周章的将已经送到家门口的产品单方面召回了。
面对质疑,鱼跃也做出了解释,原因是临时工操作不当,发错了型号。
看看,又是一起甩锅“临时工”的事件,说实话,甩锅临时工的套路已经屡见不鲜,老乔觉得,怎么着也得给临时工评个“劳动模范”吧,这些年,临时工们一直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奋战在背锅第一线,他们背过的锅比我们吃过的米都多。
老乔想说,你们放过临时工吧,换个套路呗,吹牛都还要打草稿呢,骗人能不能也动动脑筋?
好歹也是个上市企业,都能花心思琢磨怎么涨价,就不能花心思研究研究怎么造好产品?
出了问题不第一时间面对,又拿临时工来糊弄消费者,士可忍孰不可忍。
果不其然,老百姓不买账,于是,关于鱼跃涨价的消息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了出来。
比如说,有消费者下单买了耳温枪,结果第二天一查显示订单不存在,再去购买发现原价69的耳温枪已经涨到了169。
再看其他产品也都不同程度出现涨价,可以说鱼跃这吃相真的不是一般的难看。
有人说堂堂一家上市公司行业巨头怎么吃相也这么难看呢?
其实也不难理解,因为它这些年的发展一直饱受争议。
当年以兽用金属注射器发家的吴光明以600万的底价将自己持有的股份转让给了深圳一家名叫世方联的公司,这家公司很有神秘,它幕后的大股东叫彭萍嫦,而彭萍嫦的女婿可不得了,他就是在证监会任职的冯小树。
更离奇的是,在股权转让结束一年后,鱼跃医疗便顺利上市成为“家用医疗器械第一股”,这背后的逻辑你品,你细细的品一品。
成功上市之后,鱼跃医疗便在资本市场大展拳脚,到处吞并,短短几年时间,便从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成长为行业巨头。
可这样的行业巨头是徒有其表,为啥呢,因为它只醉心于资本市场的游戏,对于产品的研发和质量的把控可以说投入微乎其微。
正因如此,它的一路发展便伴随着问题不断。
据相关统计,从2014年起,鱼跃医疗先后因欺诈性交易,虚假宣传,产品质量等问题被全国各地多个监管部门处罚。
2018年,鱼跃生产的半自动体外除颤器,心脏除颤仪存在6大缺陷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批评。
产品质量都如此拉胯就更别说产品研发了,因此,有人就戏称它是资本市场多面手,产品研发铁公鸡。
可即便如此,丝毫不影响它赚钱,据统计,2021年,鱼跃医疗的呼吸机和制氧机总共卖了26亿,2022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光营收就达到了51亿。
换句话说,疫情这三年,它吃到了不少的红利。
我们常说,盈利是企业的本质,这无可厚非,可问题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做人的根本也是企业经营最起码得底线。
如果一个企业不想着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总想着赚快钱赚昧心钱,那么这样的企业可能短期活得好,但一定活不长。
鱼跃医疗这个名字起的挺好,鱼跃龙门嘛!可鱼要想跃上龙门,就必须得踏踏实实修炼内功做好产品,否则不仅跃不上龙门还会掉进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