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滚动 > >> 详情

每日观察!探索创新“635”机制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日期:2022-02-07 16:32:10  来源:金台资讯


(资料图)

贵州省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的首位工程,成立省委副书记、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双组长”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农业农村厅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推广运用项目新增耕地等指标收益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本的市场运作建设模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水网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为解决基层反映部分项目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创新探索出“635”工作机制,有效调动了各方参与积极性,把更多收益留给村集体和农民群众。2022年整合各级财政投入30.2亿元、撬动金融和社会资金54.8亿元,建成高标准农田266.2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部分项目亩均投入提高到4000元左右,掀起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热潮。

一是开展“六方会审”,形成各环节分工合作的有效机制。针对项目规划设计存在对现场踏勘不到位、尊重群众意愿不够和缺乏对项目区自然资源、耕地现状等方面实际分析论证等问题,切实把住项目建设源头,强化项目设计监管,坚决防止项目规划设计与生产实际不对应、与农民需求不相符、与建设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设计评审上,探索创新县直部门、乡镇、村、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农民代表“六方会审”机制,让县级各有关部门和乡镇有效履职,让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深度参与,让各方面的意见充分沟通,在规划设计、施工、监理中充分发挥好村集体和农民主体作用,真正实现做到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确保将高标准农田建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

二是推行“三方共建”,坚持为农民而建、从农村实际出发。在项目管理“招标投标制、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专家的重要作用和镇村组织、农民的主体作用。在项目组织实施上,探索创新行业专家(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水利、气象部门专家)、镇村两级和村民“三方共建”机制,成立专家组开展技术指导,镇村两级全程参与项目设计、负责矛盾纠纷调处和组织就地就业,通过以工代赈鼓励引导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质量监督,改变以往“政府组织建、施工单位干、农民群众看”的被动状况,推动政府资源、镇村组织、村民力量有机整合,把更多利益留给村集体和当地群众,有效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就业增收。2022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带动5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发放农民工劳务报酬8.2亿元。

三是聚焦“五个重点”,抓好项目建设全过程质量管理。会同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组建省级高标准农田建设巡回督导组,对2022年全部在建项目聚焦规划设计、工程质量、资金管理、耕地指标、助农增收“五个重点”开展巡回督导,市县比照同步开展,省级抽查比例不低于40%、市级不低于50%、县级100%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当地政府和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督促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当年在建项目区梯田化率、灌溉设计保证率、田间道路通达度、耕地质量等级等指标达到国家标准。下一步,贵州省将深入贯彻“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重要部署,持续深化完善“635”工作机制,坚持新增建设与改造提升并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官网)

标签: 耕地占补平衡 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