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一旦坍塌,后果不堪设想。
疫情全面放开后,压抑三年之久的出行确实迎来释放。
(资料图)
五一假期的狂热浪潮中,各大旅游景点开始人山人海,人气爆棚,生活也渐渐恢复了热闹的烟火气息。
特别是最近突然火爆的山东淄博烧烤现场,更是让人们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气象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比较蹊跷的是,中疾控此时此刻发布的一组数据,登上头条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更多的是吐槽。
一、十分蹊跷:谁在盯着疫情不放?
笔者发现一个奇怪现象:好像总有一股无形的力量想把疫情拉回来,呈现在我们眼前,感觉怪怪的!
中疾控最新消息:4月21日~27日,新发现924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各省份报告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数近一周呈上升趋势:
4月20日:2661例4月27日:6752例
一周时间上升新增2.5倍之多!
图片来源于逐浪新闻
从表面数据上来看,疫情似乎渐渐有反扑之势,第二波感染随时可能发生。
更直观的是,参考消息引用了美国《财富》杂志网站4月26日报道,专家警告说:与新冠相比,下一场疾病大流行可能“具有同等传染性,但致命性强得多”,令新冠看起来像小菜一碟。
看看,这一次国内专家都不好意思提,直接整上国外专家的警告了,还挺严峻!这是要干嘛呢?善意的提醒我们病毒依然存在,不可掉以轻心?还是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尽心尽责?
2023年1月8日起,国家已经明确对新冠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钟南山院士去年底就做过预判:2023年二月底三月初,长达三年的新冠疫情将结束,人们将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张文宏3月25日在广州受邀出席2023亚洲青年领袖论坛时,表示疫情发展到现阶段,佩戴口罩已经可以成为非强制性的措施。如今,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公交地铁也确实对口罩不再要求。
吴尊友四月份明确指出: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来看,新冠全球大流行已经趋于结束,发病和死亡对人类的威胁已经不再严重。
既然国家已经明确疫情全面放开,权威专家也给出疫情结束信号,为何关于新冠的消息总是阴魂不散?
关键还时不时的登上各大平台热搜?另外,国内的专家口碑已是跌至冰点,为何又有人拿出国外的专家来说事?
二、对此,网友们对于相关信息同样是充满质疑,议论纷纷。
“都不做核酸,数据咋来的?”
“别拿专家吓唬人,现在谁还信专家?”
“做核酸检测的那些人缺钱了吧?”
甚至有网友直接发飙怒怼:
“说这么多想干嘛呢?”
“啥时候开始封城啊?”
这就形成了一种怪象:一件大家开始遗忘的事情,似乎有人在幕后不想大家遗忘。
客观上,中疾控只是正常的公开了一组数据,《参考消息》只是常规的引用了国外的观点,无论外界如何评价,这是他们的本职工作。
然而,从网友的态度可以看出:比疫情更可怕的是,信任坍塌。
三、追根溯源:群众眼睛是雪亮的!
对于2022年下半年疫情中出现的两个数据:核酸检测,死亡人数,人们一直是耿耿于怀,甚至出现对中疾控报道数据的各种质疑与嘲讽。
就连一向喜欢当“好事佬”的资深媒体人胡锡进都曾于2022年12月9日发文质疑卫健委发布的近日报道的新增确诊数据失真。
并建议:由于很多地方不再测核酸,很多人阳了,自我居家隔离也不上报,所以干脆卫健委也别报了,要报也不能误差太大!
最后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下,卫健委宣布:从2022年12月14日起不再公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
但是核酸造假乱象与专家误判的阴影,一直埋藏在人们心中。
从三天一检到一天三检,从小区主动上门到升级核酸检测亭,国家承受了代价,人民付出了精力,最后发现,疫情之所以没完没了,原来存在某些检测机构在资本裹挟下,无法无天,干出阴阳颠倒之事。
核酸造假一例,影响的就是一个小区甚至一座城市,会给无数家庭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更会带给国家与人民的财产巨大损失。
而无良专家的误判,使得无辜的人们在仓促的放开后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和身体折磨,他们全身而退,没有一个人被追责,更没有一个人主动出来道歉!
新冠如同一面照妖镜,全放开后,社会公信力出现严重下滑,从此山不再是山,水不再是水。
面对媒体和专家再谈疫情话题,有人说如果实在没什么东西写了,你可以发一下昨天的天气预报。
还有人讽刺,专家的这段话,让人觉得活着完全没必要,所以,以后那些专家也别再鼓励什么生二胎三胎,买房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之类的话。
甚至有人建议:以后媒体发表专家言论,麻烦最好把所谓专家的名字、职业、所在部门的职务、言论发表的时间、地点场景说清楚!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笔者认为:疫情到底存不存在?会不会有第二波?这些并不是重点,去年惨痛的经历高速我们:需要做准备的是普通百姓而是相关部门。
对于普通人而言,该开始时义无反顾的开始,该结束时干净利落的结束,养家糊口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相关部门而言,需要反思的是,人心不是一天变凉的,也无法一天变热,如何重拾信任,深入民心,才是当务之急!
对此,您有什么感想呢?感谢您阅读!支持您点赞评论,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