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两年多前的“断卡”行动继续发威。
日前,不少云南地区网友称,当地有大量储户的建行银行卡被冻结,无法正常使用,相关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随后有银行工作人员回应称,冻结银行卡是为了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对部分客户银行卡进行分级分类管控。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这并非建行一家之举。随着“断卡”行动的开展,各家银行纷纷加强对银行卡的管理,配合公安部门对银行账户进行排查,识别资金风险,以预防、惩治电信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
但也有储户表示,银行方面“先斩后奏”容易误伤正常的用卡需求,而且“解冻”手续繁杂,带来极大不便。对此,有银行工作人员建议,账户冻结后可及时与银行方面联系,了解具体原因,再视情况到银行网点或直接线上进行异常申诉、解冻。
“断卡”行动继续发威
“突然把我工资卡冻结了,过两天就发工资了,短信通知我去解冻,结果排了3个多小时的队。”有微博网友表示。
这并非个例。近日,多名云南地区网友在微博表示,自己名下的建行借记卡被莫名冻结,收到的短信显示“银行卡交易可能存在风险,非柜面业务暂时无法办理”。
建行工作人员随后回应称,为防范网络电信诈骗,对部分客户的银行卡进行分级分类管控。“客户如果需要解冻,需要前往线下柜台,并携带身份证、手机、银行卡等进行核实。”
有银行业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银行卡遭遇管控的主要原因可能包括多次输错密码、长期无交易记录、身份信息不完善、频繁交易、大额资金快进快出、与有风险账户存在资金往来等。
其中,自“断卡行动”以来,各家银行为配合公安机关防范电信诈骗、反洗钱等监管要求,均加强银行卡管控,对银行卡数据进行多轮筛查,因此近年多地出现大面积银行卡被冻结现象。
据了解,“断卡行动”意在拦截“实名不实人”的银行卡、电话卡买卖行为,斩断诈骗集团信息流和资金流,铲除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犯罪滋生的土壤,最终目的是保障客户账户资金安全。
专家:不宜一断了之
对于“断卡行动”的开展,不少网友表示理解。不过,也有部分储户反馈称,“冻结来得太突然,‘卡’住正常用卡需求”,而且‘解冻’手续繁杂,带来极大不便”。
对此,有银行工作人员建议,账户冻结后可及时与银行方面联系,了解具体原因,再视情况到银行网点或直接线上进行异常申诉、解冻,同时建议客户错峰办理。
券商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银行方面不宜“一断了之”,首先要提高精准识别能力,减少对正常用卡的“误伤”。同时充分尊重储户的知情权,第一时间告知客户具体情况、明确“解冻”规则。此外,通过线上办理、本地办理等方式,便利储户尽快“解冻”。
不少银行也通过官微、APP等渠道做好客户安全教育提示:一是提醒客户保管好卡片、网银U盾等工具及账号密码,对于长期不使用、闲置或丢失的银行卡要及时销户;二是做好有效防范,不随意点击可疑链接,警惕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陌生电话,使用资金较少的银行卡用于网络支付。
同时,银行提醒,对于公安机关认定为出租、出售、出借、购买银行账户的单位和个人,在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5年内不得新开账户,5年内不得暂停非柜面业务、支付账户所有业务,同时计入个人征信。
综合防治开卡难
值得一提的是,“断卡行动”开展后,新客户开卡也不再简单。
不少人发现,与以往相比,银行开卡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根据开卡人的实际情况,有的银行可能还要求增加工作证明、社保证明、居住证明等,如果是异地办卡,可能需要更多手续和资料。
“能看出客户很不耐烦,但我们也没办法,毕竟非法开卡带来的风险太大,甚至可以说是网络诈骗高发的重要根源。还是希望客户能理解,只要办卡用途是正常的,银行是会支持的。”有银行工作人员表示。
针对个人用户、小微企业开户痛点,央行2021年已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流动就业群体等个人银行账户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做好小微企业银行账户优化服务和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个人银行账户分类分级管理。
上述《意见》提到,要充分利用存量银行账户,从根源上防止开户难。例如,银行可利用客户已经开立账户跨行代发工资,而不是强制其在本行新开户,并为个人提供便利的异地开立、补换卡等服务,减少个人因异地学习、工作、生活等原因新开户。
同时,改进银行客户身份识别方法,按照“风险为本”的原则优化开户流程,拒绝开户的要予以复核;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充分利用已掌握的外部有效数据,交叉核实客户身份,减少对客户提交证明材料的要求。